leyu·乐鱼(中国)体育官方网站 舟入星海,热烈向前——写在天舟七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之际
leyu·乐鱼(中国)体育官方网站
舟入星海,热烈向前
——写在天舟七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之际
■中国军网记者 崔然 孙悦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千年前,诗人李白仰望浩瀚苍穹,书写出豪情满怀、直冲青云的志向。
千年后,一艘满载期许的星汉之舟,满怀壮志奔赴苍穹——
1月17日晚,洒满银光的海面作伴,夜色中的祥云同行,天舟七号货运飞船横渡蜿蜒银河。此刻,万千星辰只是点缀。
古往今来,关于宇宙的问与答,中国人经历了无数个回合,“问”天也早已从憧憬变为现实。
中国航天,何以数次叩问苍穹?或许天舟七号便是这之中的一个缩影……
1月17日,搭载天舟七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八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都鑫鑫 摄
梦想之舟
梦想有多雄奇?
旧说天河与海相通,古人遥想乘槎登天。千年后的文昌航天发射场,浪漫想象在椰风海韵中得到回响。
“5、4、3、2、1,点火!”北京时间1月17日22时27分,长征七号遥八运载火箭托举天舟七号货运飞船扶摇直上,升腾的尾焰划出梦想的痕迹,惊艳了整片海天。
约10分钟后,天舟七号货运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之后飞船太阳能帆板顺利展开,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作为2024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发射任务,天舟七号的“业务能力”备受瞩目。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人员陈同祥介绍:“天舟七号进行一次物资补给,可以支持神舟十七号、神舟十八号两个航天员乘组在轨执行任务。从这次任务开始,货运飞船的发射频次已经由一年两次优化为两年三次leyu·乐鱼(中国)体育官方网站,将进一步节约天地运输成本。”
据了解,天舟七号运送的物资中,为航天员准备的物资总重达2400多公斤,包含生活物资、服装、食品等,其中新鲜水果将近90公斤,比天舟六号增加了近30公斤。装载能力的大幅提升,让航天员在太空也可以实现“新鲜果蔬自由”。
此外,天舟七号携带的推进剂将为“天宫”常态化运营提供重要支撑。
当梦想照进现实,连海风都是幸福的味道。
发射成功的大红屏亮起时,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01指挥员”何宏业终于松了一口气。首次担任“01指挥员”的他,其实已经在航天领域耕耘了不少个年头,先后参与过二十多次火箭发射任务。
像何宏业一样脚踏实地、牧星耕宇的航天人不胜枚举。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火箭水平转载间内,熠熠生辉的红色大字前,航天人奋斗的身影是对梦想最纯粹的告白。
海的那边终有尽头,但美好梦想永无止尽。2024年,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的中国空间站还将先后迎来神舟十八号和神舟十九号乘组,上演两次在轨“换班”……我们期待,未来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远。
2023年12月21日,执行天舟七号发射任务的长征七号遥八运载火箭安全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图/中国载人航天
创新之舟
如何实现创新?
从天舟一号到天舟七号,天舟系列货运飞船看似已是“成熟产品”,但每一次发射绝非简单的“复制粘贴”。
走近天舟七号背后的航天人,记者试图寻觅他们的创新踪迹,并捕捉到了这一现象:每一个细微的改变,都有可能成为撼动航天事业的支点。
“快递变速递”,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人员李智勇生动地形容这次发射任务。“货运飞船一直承担技术先行的角色。在天舟七号任务中,我们进一步发展了交互对接技术,提出3小时快速交会对接方案。” 如此一来,空间站运输物资更为高效,各系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压力也有所减轻。
创新始于足下,创新也需要保障。我国开展多项实(试)验均离不开天舟七号送去太空的“科研包裹”。
“空间应用系统在天舟七号任务中为在轨实验提供实验载荷、实验单元及样品、实验耗材、备品备件等应用物资的上行。”空间应用系统货运飞船任务总体主任设计师刘伟表示,本次任务共计上行产品61件,总重约473公斤。这些应用物资上行后将转运至空间站组合体开展空间生命、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流体物理与燃烧科学等领域共计33项科学实验。
得益于这些设备、样品,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有望诞生,进而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天为地用”,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商澎便这样形容本次任务中他所牵头的生命科学实验项目。已经随天舟系列货运飞船参加过六次任务的他,今年继续带领一批博士研究生探索空间失重环境导致骨质流失发生的机制,一方面为航天员骨骼系统健康保障措施提供实验支撑,另一方面也为应对地面上广大中老年人的骨质疏松问题提供新思路。
茫茫宇宙有着道不尽的秘密,地球只是这其中的一颗“微粒”。天舟系列货运飞船架起的“天地通道”,帮助我们从太空中汲取灵感,不断拓展人类文明的边界……
活力之舟
活力在哪里?
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都离不开最活跃的要素——人。在天舟七号任务发射前,记者走近火箭控制系统团队。该系统被视作火箭的“神经中枢”,主要控制火箭按飞行轨迹准确入轨。如此关键的环节背后,有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不过是“90后”“95后”的年轻人,却亲历过多次航天发射任务。
火箭控制系统技术负责人于鹏投身航天领域16年,参加过40余次发射任务,却依然认为自己是一个“新人”。
“我们的每一次操作,都会对箭载及地面设备产生直接影响。”于鹏解释,“一次做对,一次做好。每一次操作,我都抱着新手的心态,避免因‘经验丰富’而掉以轻心。”
谈及对未来的畅想,于鹏眼中充满期待。“身为一名普通航天人,能够参与天舟七号、嫦娥系列、天宫空间站等重要发射任务是我的幸运。今后,我希望能够投身到像载人登月等重大航天工程中,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贡献。”
和神舟、嫦娥系列飞船相比,天舟“家族”是一个年轻的群体,从2017年发射天舟一号至今,只有不到七年的历史,但其最新的“七号成员”已是现役货物运输能力最大、在轨支持能力最全面的货运飞船。年轻,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特色。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三十岁左右的“年纪”已然完成“三步走”战略任务。
向上生长的中国航天,也吸引着许多普通人奔赴这场奇妙之旅。天舟七号发射当天,一颗颗勇于探索的好奇心让文昌这座城市热闹非凡。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看着火箭飞天、听着火箭咆哮,他们蹦跳,欢呼,尖叫……
“做梦都想看火箭发射。”沙滩上,一群少年无比激动。“当年,钱学森毅然决然从美国回到祖国。他满腔热血,只为报国,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我也想像他一样为国家做贡献。”从安徽蚌埠专程赶来观看发射的学生殷逸凡说。
一代代人接续奋进的脚步从未停歇。我们相信,这群“追火箭的少年”,必将能够创造出中国航天事业更广阔的未来。
点火发射后约三小时,飞船将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正在“天宫”值守的“最年轻”乘组,按计划将收到专属“龙年盲盒”,在浩瀚的宇宙迎接充满活力的中国龙年。
一年又一年。漫长的时间画卷上,航天征途或许仅存在于某个角落,但其闪耀过的活力光芒,却映照出我们“问”天最美的姿态——热烈向前!
解放军报微信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