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建站知识

leyu·乐鱼(中国)体育官方网站 极简中国养狗史

发布时间:2024-05-03 06:04   浏览次数: 次   作者:leyu体育

leyu·乐鱼(中国)体育官方网站

今天不撒狗粮,来说说中国的养狗史,首先厘清一个概念,此狗非产品狗、设计狗、单身狗,指的是犬科犬属家犬亚种。

狗是世界上最早被人类驯化的动物,狼在与人在长期的生存利益中产生的依赖关系,促成了向犬衍变的家畜化。由于狗既可作为肉食,又可作为狩猎的助手,且易与人接近和听人驱使,所以很早人和狗的关系就十分密切。

根据DNA 研究的结果,世界上最早的狗在距今1万5千前由东亚地区的灰狼驯化而来,而在考古学上通过动物考古的研究确认的迄今中国最早的狗发现于距今大约1万年的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之后就是距今9000 年至7800 年的贾湖遗址,该遗址多个灰坑中埋葬有狗。在河南裴李岗、河北磁山、甘肃大地弯等新石器时代地下文化遗址中,也都发现了狗的骨头。

▲龙山文化狗形陶鬶 国家博物馆藏

我国古代有六畜之说,分别是猪、犬、羊、牛、马、鸡,这六种动物很早便已为人们普遍饲养。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新石器时代在中国北方,最早和最主要的家养动物是猪、狗、鸡;在南方是猪、狗和水牛。狗在当时中国南北皆普遍饲养。在远古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狗在人们生活中都有极其特殊的地位。

在殷商时代,狗作为一种主要家畜在社会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商王朝是一个极其迷信神力且血腥的王朝,商人除了食狗肉、用猎犬以外, 普遍地是将狗用于殉葬和祭祀, 甲骨卜辞中多处提到用狗作为祭品, 而且数量相当可观。

商代早期,商人认为狗的灵魂可以守卫屋宅安全,在宫殿建筑的门前杀狗为祭。在墓葬中开始殉狗,是商人狗灵信仰的背景下人与狗关系更加密切的体现,希望通过狗灵引导护卫人的灵魂安全进入死后世界。

商晚期墓葬中盛行以幼狗随葬,而且狗还大量用在各种祭祀活动中。正常情况下leyu·乐鱼(中国)体育官方网站,商代晚期以狗殉葬之风的盛行,可能导致专门提供丧葬礼仪所需犬牲的专业化的养狗业应需产生,也就是说有一部分墓葬中的狗牲,可能是从专门的养狗户那里买来。自己不养狗的家庭可能通过购买获得用于殉葬的狗。

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有商王征贡犬达二百头、一百头的记载,这些贡犬一次多达百只甚至二百只,必须有专门的饲养方才能供给如此巨大的用量,说明当时可能存在规模化的养狗业,以供贡犬之需。

西周时期,在墓葬里埋狗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在陕西、甘肃、河南、山东、北京、山西等地都有发现。这些墓葬随葬狗牲的现象与殷遗民与殷商文化的葬俗的遗风影响当有很大的关系。在洛阳的东周王城内发现的“天子六驾”,每一车厢内都有一具完整的狗骨架。这几只狩猎犬生前应该为东周王室所爱,天子驾崩,它们被绑在车上活埋。

▲洛阳天子驾六博物馆

战国时期的中山国盛行田猎,出产的猎狗“北犬”在当时十分著名。据汉代燕人韩婴所作《韩诗外传》记载,战国时“北蕃中山之君,有北犬晨凫”,为魏文侯所喜爱。魏公子击封于中山后,曾访求这两种特产,献与文侯。河北中山王厝墓出土的金项圈奢华无比。

▲中山王厝墓出土狗骨架

▲中山王厝墓出土狗金项圈 河北博物馆

到了秦汉,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养狗已不再只是为了祭、食、守、猎、贡几个方面, “玩赏”或“陪伴”已经出现, 且已上升到重要的地位。汉书中有记载”沛公入秦, 宫室帷账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 ,意思是用金银珠宝美女宝马以及狗来留住刘邦,由此可知, 宫庭养犬, 早在秦代已开始。

在汉代, 人们对狗的喜爱成了一种风尚, 较之我国历史上的其他朝代, 这种情况是不多的。汉人喜狗的程度令人发指, 不仅表现在喜狗的社会阶级、阶层具有很大的广泛性, 而且还表现在狗作为一种特殊的动物,对当时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产生了影响。

▲守门犬画砖 魏晋 嘉峪关市新城魏晋5号墓

▲狩猎图南阳县英庄出土

▲河南邓县长冢店墓出土的汉画像石上的训犬人

楚王好细腰的事情历朝历代都有,汉朝的帝王喜狗, 一般的农户更是家家有狗。汉代史的有关史籍常以“鸡鸣狗吠之声”来描述一地的社会稳定;在汉墓的考古发掘中, 陶狗的出土是极其普遍的, 这类出土陶狗很多, 皆为汉时民问养狗成风的实证。陶狗出土时, 往往颈上被系有皮圈, 上有系绳子的皮套, 根据这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学术界有看法认为汉代的狗有较大部分是拴养的, 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汉代陶狗 上海博物馆藏

▲汉代陶狗

▲汉代陶狗

▲汉代陶狗

汉代“走狗”成为帝王将相茶余饭后的娱乐(西晋傅玄有一篇热情洋溢的《走狗赋》,专门歌颂走狗这一游戏)。汉武帝在上林苑建立“犬台宫”,文武百官定期观赏“斗狗之戏”。《三辅黄图》中记载:“犬台宫,在上林苑中,去长安西二十八里,犬台宫外又建筑了走狗观。”东汉末年,汉灵帝更是爱狗狂魔,传说他“西园弄狗,著进贤冠缓”、“王之左右皆狗而冠”,给狗带冠系授,使狗成为名符其实的“衣冠禽兽”。

与养狗之风相伴而来的是相狗业的兴起,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古墓(《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也是在此出土)中出土的《相狗经》距今二千多年,有二三百字的狗的特征的记载,里面以童谣口诀的形式介绍了相狗的经验,指引怎样挑选一只优良的狗。

《三国志·孙皓传》中有记载“何定使诸将各上好犬,皆千里远求。一犬至值数十匹;御犬率具缨,值钱一万”。说明一只好狗的价钱非常之贵,这可谓罕见的高价了。

南北朝时代,北齐后主高纬(就是让大臣排队欣赏宠妃酮体的那位)给几只狗封授高官,犹以波斯狗为仪同、郡君,分享天禄。意思是为豢养的狗赐名为“狗夫人”或“郡主”,享受与人相同的诰封。北齐是中国古代最奇葩的朝代没有之一,他们的皇帝各个都是变态,多说一句,奇葩归奇葩,但是审美水平高的很,北齐时代的佛造像最为精美。

陆机的平复帖是现存年代最早并真实可信的西晋名家法帖,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样陆机“黄耳传书”在狗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陆机是三国孙吴丞相陆逊之孙。

▲西晋 陆机《平复帖》(局部) 故宫博物院

陆机养了一只狗,名叫黄耳,甚受主人喜爱。陆机当京师在洛阳,一直没通家信,怀疑有不好的事情发生。有一天便对黄耳开玩笑说:我很久不能和家里通信,你能帮忙传递消息吗?不想这只狗看起来很高兴,竟摇着尾巴,似乎表示答应。陆机大为惊诧,立即写了一封信,装入竹筒,绑在狗的脖子上,狗经过驿道,日夜不息地赶路。黄耳不仅把信送到了陆机的家里,还把家人的回信带了回来。狗立即上路越过岭翻过山,跑向京城。家乡和洛阳相隔千里,人往返需五十天,而黄耳只用了二十天。为了感谢“黄耳”传书之功,它死后,陆机把它埋葬在家乡,取名为“黄耳冢”。

▲西晋青瓷狗圈 南京博物院藏

隋唐宋时期, 我国养狗业进一步发展, 狗与人的感情更加密切。如《集异记》载: “隋场帝时, 韶养一犬, 怜爱过子。” 这大概是爱犬胜爱过子的最早记载。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权贵阶层生活奢侈豪华,皇帝建有富丽堂皇的五坊(五坊即雕坊、鹘坊、鹞坊、鹰坊、狗坊),即饲养狗和四种鸟类,其中专有漂亮的狗坊。由此可见,皇家专供养狗,所享受的优厚待遇和地位之高。

唐代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卷中描写的宫廷贵妇,左手执拂掸向前灵巧摆动,逗引着深通人意、张嘴摇尾扑跳的狮子狗戏耍,情节活泼生动。唐代是个开放多元、经济繁荣的朝代,皇宫的生活奢靡至极,狗的地位也很高。

▲簪花仕女图(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藏

▲架鹰逗犬出猎图 壁画 唐 懿德太子墓

宋朝总体国泰民安,生活富足安逸,宋朝养狗很是普遍,村落中家家户户都是有鸡有狗,《宋史孝义传》中有这样的据记载:“江州德安陈昉,家十三世同居。长幼七百口,不畜仆妾,上下亲睦,人无间言。有犬百余,共食一槽,一犬不至,群犬不食”可见养犬之风盛行;也有杨万里道:“稻穗堆场谷满车,家家鸡犬更桑麻,不知林下人家密,倚杖忽闻鸡犬声”;晏殊也写道:“骚客登山知有助,秦源鸡犬更相闻。”皆可见宋人养狗之多。所以宋代有大量描绘犬类题材的作品出现,宋人的富足生活从他们喜好养狗也可以窥见一二。历代宫廷及民间都有大量表现犬类题材的作品, 北宋《宣和画谱》的“鸟兽”一门是最先表现犬类题材的画册。

▲北宋王居正 纺车图 故宫博物院

▲南宋 李迪 猎犬图 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 佚名 秋葵蝶犬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

▲南宋 佚名秋庭乳犬图 上海博物馆藏

▲南宋 佚名 鸡冠乳犬图 河北博物院藏

▲南宋 佚名 萱花乳犬图 河北博物院藏

明清之际,从宫廷到民间都以玩犬为乐,著名的京犬“哈巴狗”是其代表。徐珂在《清稗类钞》中说:“世界最珍贵之狗,实推我国京师所产。”有六种:一曰京师狗,二曰哈巴狗,三曰周周狗,四曰小种狗,五曰预毛狗,六曰小狮狗。随着社会的发展,富裕和消闲的人群增多,豢养名犬、争睹宠物便成为一种时尚。

十全老人印章狂魔牛皮癣之王弹幕鼻祖——乾隆皇帝当然也不会放过狗了,他酷爱养狗,当时的宫廷画师用自己画笔描绘了当时皇家犬的模样。其中最有名的是郎世宁绘制的《十骏犬图》十幅,画了十条乾隆身边的名犬,分别命为:“苍水虯”、“斑锦彪”、“金翅猃”、“蓦空鹊”、“墨玉璃”、“茹黄豹”、“睒星狼”、“霜花鹞”、“雪爪卢”和“苍猊犬”。《十骏犬图》也是现存的清宫画作中的精品,现在保管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斑锦彪

▲苍猊

▲苍水虬

▲金翅猃

▲蓦空鹊

▲墨玉璃

▲茹黄豹

▲睒星狼

▲霜花鹞

▲雪爪卢

狗官

狗官现在看来是对一个官员的蔑称,而在古代,狗官确是实实在在的公务员职位,级别还不低。

在商周时期,设有“多犬”、“多马”两职的武官,以加强狗马的管理。说明犬、马在当时社会经济地位之重要。

▲狗官

汉朝在皇宫专门设置了“狗中”和“狗监”的官职,扩大养狗的规模。汉代始设训管狗官职叫狗监。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的乡友杨得意(正是他向汉武帝举荐了司马相如)和汉武帝的幸臣李延年(其代表作是《佳人曲》)都曾做过狗官。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再入龙楼称绮李,应缘狗监说相如”和王勃的“汉延狗监深知己,有日前驱负弩归”的诗句说的即是此事。

佳人曲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这是一名狗官所做

食狗之风

中国古代的食狗之风在商周时期于北方中原地区兴起后, 至战国秦汉时期逐渐走向高峰, 整个社会无论上层贵族, 还是下层百姓, 都十分喜欢食用狗肉。魏晋南北朝时期, 由于北方游牧民族的南迁与佛教的兴起, 中国的食狗之风开始发生转移, 北方中原地区的食狗之风渐渐衰落, 而南方广大地区的食狗之风则呈现兴盛局面。

隋文帝开皇元年颁布“犬马口味不得献上”之令,用狗供肉食和牺牲,历周秦至隋,近3000年历史,食狗的风气才暂告停止。隋唐以后,无论南方还是北方, 狗肉的地位都在下降, 人们食用狗肉的态度发生很大变化, 在一般人的观念中,狗已不是可以用来食用的动物了。

至此,如果说大型凶猛的猎犬主要服务于社会上层的男性的话, 温顺的哈叭狗、狮子狗等小型宠物狗则主要陪伴于女主人的身侧。狗和猫一样, 已然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上层人士的宠物。

▲诸城庖厨图

▲东汉陶庖厨俑 成都博物馆馆藏

狗的种类

古代文献记载说“犬有三种:田犬、吠犬、食犬”。田犬,田猎所用;吠犬,守卫宅舍,看家所用;食犬,充庖厨遮羞用。当然养狗还有一个重要用途,就是上面已经提到的祭牲。

出土的西汉时期文物证明,祖先早已具有精湛的养狗技艺。犬从来利用其特殊性能,为人们所爱,特别是犬的品种早就形成,如《尔雅》指出:“狗长喙猃,短喙,奇绝有力,犬狗也”。解释为:“长喙者曰猃, (去势)犬曰猗,高四尺曰獒。又把犬区别为:田犬(长喙供田猎),吠犬(短喙而善守),食犬(易肥供肉用)。

关于猎狗,《逸周书》说渠叟献狗,注释说是一种“露犬”的猎狗,头黑,体白,能飞,食虎豹。三国时突厥贡称“西狗”的一种阿拉伯狗,可能也与前述的猎狗相近。匈奴的贡品也有“狡犬”,巨身短足,可能是守门狗。还有南蛮国贡“短狗”的记载,说这是一种短颈狗。

▲中华田园犬

▲细犬

在中国的古籍记载中,犬的种类十分繁多。商代就以名犬为宠物馈赠,有时作为贡品进贡。《汲冢周书》载:“商汤时,四方献,以珠玑玳瑁短狗献。”《唐书·地理志》曰:“河南道濮州濮阳郡上贡绢犬。”中国历史上战祸迭起,使偏远区域和外疆的犬以战利品或贡品的形式传入中原。《三国典略》记载:“齐高纬以波斯狗为赤虎仪同,逍遥郡公,常于马上设灯褥以抱之。”《尚书·旅獒》载:“唯克商,遂通道九夷八蛮,西族氏贡獒。”《尔雅·释畜》说:“狗四尺曰獒。”獒在先秦时期就是名犬,是西方民族的大型犬类,今天西藏的藏獒就是它的遗族。

▲现代中国本土犬种 来源网络

以狗为名——你也叫狗剩啊

汉朝的时候人们非常喜欢狗,也喜欢以狗、犬来取名,就像现在的子涵、梓轩一样普遍。在文献及考古资料中非常常见, 比如以狗犬命名的王侯就有: 西汉桃阳侯刘狗,戚夫人所生的刘如意也别名“ 犬儿” , 东汉梁冀有子名“ 胡狗” , 亦爵至襄邑侯。除王侯外, 大文学家司马相如亦字“犬子” , 至于一般人就更多了, 如《汉印文字征》即载有“田犬" 、“尹犬”、“王犬”、“左狗”等人。

狗拿耗子——分内事

狗拿耗子真的是多管闲事吗?事实上,中国人驯养家猫比狗晚得多,加上猫食性又偏肉类,饲养成本高,所以养狗来抓耗子、守卫粮仓,一度是十分经济的行为。秦汉及以前就是那段“狗拿耗子”也并非“多管闲事”的时期,四川省三台县郪江镇的汉代崖墓中有一个石刻画像中,一只大狗双目炯炯,嘴里叼着一只肥大的老鼠,这是狗拿耗子的一项生动证据。

从战国时候开始,我国就已经驯狗捕鼠,这项事业兴于秦汉,魏晋时有很大发展。《晋书·刘毅传》记述:“毅将弹河南尹,司地隶不许。曰攫兽之犬,鼷鼠蹈其背。毅曰:既能攫兽又能杀鼠,何损于犬!”意思是说狗有捕兔、驱狼、牧羊、守宅之才,兼有捕鼠之技,并不是大才小用,而正说明狗的多能博艺。据说狗的捕鼠技术高超,而且食量颇大,一次可吞食十几只老鼠,随着猫的驯化和繁殖,狗的捕鼠的作用才逐渐退居次要位置。由此说明古代确曾有过养狗灭鼠的历史。但后来狗在灭鼠中的地位终被猫取代,这段历史已几乎在人们的观念中消失了。

▲狗拿耗子时刻拓片-三台县郪江金钟山汉墓

▲汉代山东沂南北寨村古画像石“狗捉耗子”场景

结语

狗一直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 ,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狗也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人们与狗的关系越来越融洽。在此呼吁理性爱狗,文明养狗。

文|博古格物

xml地图|txt地图 |html地图